ghdhair100
Cały czas gada!
Dołączył: 15 Gru 2010
Posty: 1953
Przeczytał: 0 tematów
Ostrzeżeń: 0/5 Skąd: England
|
Wysłany: Sob 7:03, 19 Mar 2011 Temat postu: 价值是如何 |
|
|
价值是如何传承的?――兼论“读经”的效果
价值是如何传承的?――兼论“读经”的效果时下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提倡推广小学生“读经”,读什么《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目的据说是让小孩从小培养起传统文化美德,云云。且不论该不该“读经”?该如何“读经”,如何使“读经”有助于培养小孩的自我意识和成为合格的公民,即便“读经”,对于主谋者所声称的“培养传统文化品德”,又有多大效果呢?这就涉及到价值是如何传承的这样一个大问题。古语说得好,“言传身教”,对于做人的道理,通过书本的学习只是一个途径,而另一个更重要的途径则是来自于生活中成人给小孩树立的榜样。显然,“身教”重于“言传”,即使没有“言传”,仅仅通过“身教”,也能将价值传承下去。孔子所说,“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没受到“言传”者所欠缺的只是缺乏精练的表达,在行为方式的塑造方面一点也不差。传统社会,大多数人是读不起书的,但大多数人还是知道应当“忠君”,“孝父”的。这些价值已经深入到生活的细节之中了。如日常生活中要给官老爷下跪,要给长辈跪安;不管什么好事,包括入座、进食等,都是让尊者长者先。这样一代一代地往下传。一般而言,民众与知识精英接受价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社会,民众主要是通过生活细节,通过口头文学和流行话本、曲艺来接受价值;这也是读书人接受价值的基本方式,因为他们处于同一个生活环境中。但读书人还有一个“言传”的途径,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学习经典。相比而言,“言传”对于读书人的份量就重一些,[link widoczny dla zalogowanych]。但不管怎么说,在读书人那里,“身教”仍然重于“言传”。现代社会,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了,民众与知识精英接受价值的方式的差别小了,民众也会通过书本接受价值,但读的书却要比知识精英少。两者在接受价值观念方式上的差异仍然存在。另外一种情况,知识精英还会从文化传统之外得到“言传”,其价值观念与传统价值与日常行为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精英就会对传统价值与外来价值进行比较,反省学习,然后加以取舍,并力图将新的价值引入进来。如果言传与身教一致,也许言传有增益之功。而如果小孩受到的言传与身教不一致,就容易形成虚伪的人格,成为表面上满口“仁义道理”,背地里则“男盗女娼”的伪君子。所以,“言传”对一个人的品德或者说行为方式的形成既非必须,也不一定就有益,端取决于“身教”如何。但我以为,传统私塾的那种要求孩童死记硬背的“学经”方式,其本质不是“言传”,而是“身教”,其含义在于如果不服从老师的权威,就要受罚。因为老师并不看重向孩童解释经文的意义,经文的意义是孩子长大后才真正理解的,[link widoczny dla zalogowanych]。而重在如果孩子不能背住那些不解其意的字句,就得受罚。只不过“身教”的效果与死记硬背的道德信条是一致的,都是要服从权威。只有当学生能理解他的学习内容时,才可以称之为“言传”。如若不然,就是老师对孩童的“身教”。即便我们今天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自由主义的信条,他养成的仍然是服从权威的德性。所以,要坚决反对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大效果就是要求孩子放弃质疑、放弃思考,成为盲目服从权威的低智儿。本来,不读《弟子规》和《三字经》,大多数中国人也能够接受服从权力,能接受“忠”的价值,因为现实生活一直就是这么运作的。但服从于父母的这种传统,“孝”的价值已经丢了。想通过“读经”能恢复吗?我看主要还是取决于实际生活中,父母对子女能拥有多大的权力而定。如果资源主要掌握在父母手中,子女成年后还必须从父母那里获得生活与发展的资源,那就有作用。好像现在有这种迹象,[link widoczny dla zalogowanych],已出现“啃老族”的现象。显而易见的是,中国人当初为了建立与加强国家权力,消除了传统社会中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权力。国家主义最终得以建立并日益强大,个人的生活更多地是依赖于国家而不是依赖于父母来安排,更不是依赖于个人来安排。这么多年过去了,经历了“文革”的终结和30多年“改革”,国家政权依然非常强大并还在扩大,但其内聚力已经基本耗散完了,仅靠国家机器在维持。在这种情况下,让个人生活的一部分重新向家庭倾斜,形成无数的家族与家庭利益单元,让家庭来制约和牵制个人的行为,可以防止与推迟跨越血缘关系、具有广泛内聚力的组织的出现,一如它当初一样。虽不能重获生机,但却可以延续命乍。 2011年2月15日
The exclusionThe head teacher wrote to the parents of R and F telling them that neither R nor F could come back to school, but that they would be given help in completing their course at home. He should, of course, have told the parents immediately, ideally by telephone followed by a letter, of their right to make representations to the governing body.
[link widoczny dla zalogowanych]
Post został pochwalony 0 raz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