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 Wiadomość
ghdhair100
PostWysłany: Pią 11:12, 25 Lut 2011    Temat postu: 矛盾的亡国

今天来赶流行、追时髦,写写明史,我写的是明朝“关门皇帝” 崇祯朱由检。
《明史》是这样记载崇祯的:
“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廷则门户纠纷,疆场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
翻译成如今白话文大致意思是:
“崇祯继承神宗和熹宗,慨然而有所作为。在他即位之初,他精明果断地铲除了魏忠贤这个奸臣,天下都希望他能带来承平。但可惜的是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朝廷里党派纷争,战场上兵疲将骄。四面战争不已,流寇四处蔓延,天下溃烂得不可救药,可谓是不幸之极。然而崇祯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而是勤勉辛劳,励精图治,在面对臣子时常感叹,希望能得到非常之材,但却没能如愿,以至导致了他所用非人,使时局更加艰难。到后来他重又信任宦官,将他们派到各个重要岗位上,这一举措非常地不合适。后来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难道不是气数使之然吗?”

按照常理,励精图治的皇帝总是那些圣明的君主,譬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大凡亡国之君,不用说,肯定是与昏庸、残暴、糊涂、荒淫为伍。《明史》是明朝的掘墓者、胜利者身份的满清撰写的,应该来说相对客观写。《明史》中的崇祯哪像是亡国之君,分明是一位励精图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明天子!难道他亡国只是明朝气数已尽,是他点背刚巧赶上了?
实际情况,崇祯是个矛盾集合体。存在即合理,他作为亡国之君是有其自身原因的。且来看看崇祯是怎样的矛盾动物?
崇祯登基即位时政局已危机四伏。面对此情况,崇祯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经常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他对朝务的勤勉和生活上的简朴在中国几千年皇帝史上都是罕见的。他总是鸡鸣就起床,深夜都不睡觉,往往焦劳成疾。他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

崇祯十五年七月初九,他因为“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遭到了内阁辅臣的批评。崇祯帝既感激又羞愧,特亲笔写了手敕,对辅臣进行褒奖,对自己进行批抨。崇祯曾把宫中万历时所储藏的上等辽参在集市上卖掉,换回数万两银子聊补国用。某日听讲官给他讲书时,所穿内衣袖子已破损,留在外面很不雅观,不时把它塞进去遮掩。崇祯的这种节俭,有时发展到吝啬的地步了。身为帝王,他无法随意出入于民间,但为了节约起见,常派人到宫外去从民间采买物品,然后仔细地询问价格。但同当时“竭泽而渔”的沉重税收相比,皇帝个人的这些小节约对人民生活毫无帮助,甚至还是有害的。崇祯本身拥有丰厚的内帑,不入国库,甚至到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城的时候,也不肯拿出来,可以说是要钱不要命,吝啬到极点。但他却大谈节俭,要求所有官员都廉洁,可谓迂阔可笑。

崇祯初年,为了节省帝国开支,他下令大幅度地裁撤驿站,因为他认为驿站的存在,既使来往的官员揩了国家的油,同时还得养大量的驿卒。裁撤的结果是导致大批因失业而无法生存的驿卒纷纷加入了农民起义的行列,在这些默默无闻的驿卒中,有一个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李自成。而崇祯帝裁撤驿站,据统计,所节约的开支仅仅为30万两银子,大约相当于皇宫一个月的支出。

崇祯十六年,发展壮大的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百万大军相继攻陷了平阳和太原,大明帝国的心脏北京城已指日可下。无计可施的崇祯帝特地召见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户部、兵部的官员们,讨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军队紧急入卫北京。但吴襄提出,如果让吴三桂进卫北京,大约需要100万两银子的军需。崇祯帝向户部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但国库里的存储竟然仅有区区40万两。户部的官员面对崇祯帝严峻的责骂无计可施,而与此同时,崇祯帝个人的财产却丰厚无比。为此,大臣们反复上疏恳请,希望崇祯帝能拿出属于他个人的内帑以充军饷。崇祯帝向大臣哭穷说:“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真着急了,也顾不得是否当众顶撞圣上了,他说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吗,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话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崇祯帝却顾左右而言它,始终不肯拿出一分一厘来保卫他的江山。等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从宫内搜出的白银即多达3700多万两,黄金和其他珠宝还不在其中。这么多钱,若真是放出来赈灾助饷,可能李自成也不反了,清兵也进不来了,自己也不用煤山自尽了。

崇祯帝深感国库空虚,手头拮据。可老百姓已经榨干了,怎么办?万般无奈之中,崇祯帝要求文武百官无偿捐助,但天下最富的皇帝对拿钱来保自己的家天下都不乐意,又有几个官员肯拿出他们手里的钱呢?崇祯帝派太监徐高通知周皇后之父、国丈嘉定伯周奎,让他捐10万两,起个表率作用。周奎一个劲地哭穷,坚称没有。最后答应勒紧裤带捐献一万两,崇祯帝认为少一点,要他拿出二万。周奎不敢再讨价还价,却暗地里进宫去向女儿求援。皇后答应帮他出五千,并劝他尽可能满足崇祯帝要求的数额。可就是这本身出自崇祯帝内帑的五千两银子,周奎也只捐了三千两,余下的二千两反倒成了他的外快。其他后台不如周奎那么硬的大臣们,尽管个个富可敌国,却纷纷装穷。大学士魏藻德仅仅拿出百金,已被批准退休的内阁首辅陈演则专程入宫表白自己在任期间如何清白廉洁。宫里的太监以王之心最富,但也仅献万金。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严刑拷打王之心,追出15万两白银,其家藏金银器物亦均为上品。周奎被抄掠之后,现银就有52万,家中奇珍异宝,绫罗绸缎价值数十万。最后为搞平衡,干脆来了个摊派,比如浙江出六千,山东出四千等等。个人的最高限额是三万,但满朝竟然无人达标,仅有太康伯张国纪一人出到了两万。就这样,本次靖国募捐最终募集到了一笔巨款:20万两。Many years ago there lived an Emperor who was so exceedingly fond of fine new clothes that he spent vast sums of money on dress. To him clothes meant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n the world. He took no interes
related links:


Music Collection_994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