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dhair100
Cały czas gada!
Dołączył: 15 Gru 2010
Posty: 1953
Przeczytał: 0 tematów
Ostrzeżeń: 0/5 Skąd: England
|
Wysłany: Pon 13:23, 14 Mar 2011 Temat postu: 专访伊拉克 |
|
|
专访伊拉克文化部常务副部长法兹?艾特鲁士
连年的战火和经济制裁,使我们很难把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楔形文字以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天然的继承者和伊拉克这个名称联系起来,电视、报纸上关于伊拉克的消息总是和战乱、饥荒以及悲惨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仿佛伊拉克只是一个遍地沙漠点缀着几口油井的国家。其实,当巴格达已经成为地球上最为精妙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那时,巴格达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还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其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见的。 9月27日上午,本报记者专访前来参加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伊拉克文化部常务副部长法兹・艾特鲁士(F awz Afroshi),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中国,第二次走进宁夏。 文化的多元,是人类的未来 晚报记者 唐荣尧 文+图 中伊之间,一直有座交流之桥 唐:欢迎您接受我的专访,伊拉克是中国人民喜欢的国家,您作为伊拉克的文化部常务副部长,如果向中国人民推荐伊拉克文化,会推荐哪几方面? 法兹:伊拉克和中国在文化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友好的交流,2400年前就已开始交往。从1959年建交以来,两国就有了新的文化交流,中国是伊拉克建交最早的国家,也是中东地区最接近中国的国家。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两个国家共同帮助,留下了美好的“60年代记忆”。 从2003年开始,伊拉克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开放时期,我们现任的总统年轻时就来过中国,对中国文化十分热爱,是个中国迷。 唐: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伊拉克的文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开放的形态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法兹:以前伊拉克由于专制、战争等原因和世界脱轨,如今我们在努力重新和世界接轨。现在伊拉克已经与世界很多国家重新建交,积极参加世界各地的文化活动,与不同国家签订文化协议,不久前我们还加入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组织。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向世界展示。 新时期伊拉克文化的出发点是,一是新文化元素的整合,二是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伊拉克不仅有信仰伊斯兰教派的人民,还有信仰基督教和犹太教等的。政府对此的政策是:不限制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文化,而是力求各方文化共存。 15000件文物流失和43个卫星频道宣传 唐:作为一个文化记者,我和许多文化学者十分关注伊拉克战争期间,文物的损毁以及流失,伊拉克政府是怎样挽救种损失的? 法兹:巴格达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五大博物馆之一,展品既有来自两河(底格利斯河和幼法拉底河)流域、希腊、波斯、伊斯兰等地的文物,也包括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的遗物等稀世珍宝。海湾战争爆发前,为保护文物免遭战争破坏,我们把收藏的数以万计从旧尼尼威古城石器时代到伊斯兰时期的文物转移到各省博物馆收藏。但各地有 30座博物馆被多国部队空袭摧毁,5座在内战中被库尔德和什叶派穆斯林武装洗劫一空,有些文物还被偷运到国外。由于战争、偷盗等丢失了15000件左右的文物,2003年后至今我们回购了7000件左右,[link widoczny dla zalogowanych]。我们成立了专门管理和回收文物的古籍文化局,隶属文化部。但回收文物的任务不仅是文化部,还包括伊拉克的各个部委及驻外使者等,伊拉克的很多爱国人士也在致力于文物回收工作。周边国家在伊拉克文物回收方面也大都采取良好合作的态度,一经发现立刻送还给我们。 唐:目前,伊拉克的文化载体呈现出一个怎样的状况? 法兹:我们将文化领域向全世界学者开放;对本国文化学者的言谈不做任何限制,这些做法使伊拉克文化发展很快。我们有43个卫星频道,不上星的电视频道就更多了,其中就有一个专门的文化频道来宣传伊拉克的文化。文化部有20个文化类期刊,发表作品不受任何限制。 善待学者,伊拉克遍地都是“文化之都” 唐:你们是如何对待文化学者的? 法兹:以前伊拉克学者大多生活困难,现在,[link widoczny dla zalogowanych],国家为这些文化学者设置专项资金,我们确定了12000个作家、诗人、学者的终身奖金,不仅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障,还鼓励他们自由地从事艺术创作,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在伊拉克,文化人的人身和发表作品都是自由的。对那些因战争而流亡在外的学者,我们努力为争取他们归国创造条件。 唐:在伊拉克国内,文化传播是怎样的? 法兹:我们制定了很多政策来保障文化的多样性,每年确定一个城市作为伊拉克的“文化之都”,以此来突出每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前,伊拉克的文艺作品受到监督甚至控制,现在没了,越来越多的作家写的书籍,每年都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书展上。同时别国的文化作品,包括书籍、音乐、舞蹈、电影等引进伊拉克都不受限制。我们不想让民族的东西强加于文化,我们相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发展的未来。我们正以新的面貌,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 和平是消灭恐怖的最好武器 唐:在中国很少能看到伊拉克的文艺作品,除了《世界文学》杂志偶尔做的伊拉克专题以外,看到的很少,贵国在这方面有没有做过哪些工作,甚至通过个人的力量?法兹:(翻译介绍记者也是诗人,诗作曾被翻译到阿拉伯国家)我也是个诗人,伊拉克是诗歌之国,在阿拉伯国家里伊拉克的诗歌也是名列前茅的,不少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是很著名的诗人。伊拉克每年都组织诗歌周,邀请伊拉克及众多阿拉伯国家的诗人参加,今年还有包括丹麦、美国等国家的诗人参加,希望明年能有中国诗人参加,现在我正式邀请您参加。唐:文化交流时双向的,请问伊拉克文化学者等到中国有什么限制?中国文化学者到伊拉克有什么限制?法兹:任何伊拉克文化学者、作家等到中国没有任何困难和限制,中国文化学者到伊拉克一样没有困难和限制。古代的丝绸之路因为有了飞机、互联网等已经变得越来越短了。唐:我身边的很多中国学者希望把伊拉克文化带回中国,给予传播。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伊拉克,文化上的伊拉克。 法兹:首先这是我们文化部的职责之一,我们有义务向世界介绍伊拉克文化。近年来伊拉克举办过日本电影周,接待过丹麦文化团,[link widoczny dla zalogowanych],还建立了法国剧场,不久的将来巴格达将成为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中心。 唐:谈到伊拉克,总会让人想起恐怖对那个美丽国家的损伤,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法兹:恐怖活动不是伊拉克特有的,而是世界性的。其实各国文化代表团出访伊拉克,本身也是对恐怖主义的打击。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拉克为世界和平付出了代价。以后通过发展,希望世界各地都获得和平。我们强烈感觉到中国是真心想要接续丝绸之路的。中国给第三世界提供了新的选择记者:这是第几次来中国?对中国的发展如何评价? 法兹:是我第三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是去年带领伊拉克文艺团体到北京演出交流,第二次是今年上半年率领伊拉克代表团访问中国,就曾经来过银川,本次是参加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值得借鉴的榜样,虽然目前中国仍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但实际上中国在很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已经名列前茅。伊拉克在逐渐摆脱军事化的进程中有很多方面要向中国学习。中国给了世界一个有别于美国的新的发展模式,给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学习榜样上一个新的选择。我个人相信,中国的文明和经济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加强大。希望中国能向世界更多的传播中国文化,传播汉语。 昨天在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会谈中我还提到,中国在处理伊斯兰问题上的经验很值得伊拉克借鉴。在此我还要代表我们伊拉克的全体人们和政府感谢中国对伊拉克的帮助,近年来中国减免了伊拉克的债务,参与伊拉克建设,在伊拉克多处投资,为我们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唐:伊拉克人民是通过什么平台来了解中国的? 法兹:我曾在伊拉克的媒体上发表文章说,在中国学习阿语,了解伊拉克文化的人非常多,而伊拉克精通汉语的人却非常少。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在此我祝贺中国在文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也很荣幸在中伊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唐:对这次在宁夏举办的中阿论坛,您如何评价? 法兹:宁夏首届中阿经贸论坛的举办,为中阿文化交流与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伊拉克代表团是一个经济文化共同体,我们当中有三省区的重要负责人,还有文化参赞等。我们不仅带着文化交流的目的而来,更希望达成经济合作。 唐:中国人在伊拉克的生活情形怎样? 法兹:巴格达有三家中国餐馆,我在巴格达的中国餐馆品尝中国美食、欣赏中国音乐,看到中国人穿梭其中,感受到文化的交流,食品不仅是进入到我们的肚子里,也是将文化符号灌输到我们脑子里。伊拉克人对中国人印象很好,中国人和平、友好、勤劳,令我们敬佩、尊重。中国和伊拉克地理位置遥远,向来无冲突和矛盾,所以中国人民是伊拉克友好的朋友,我们欢迎中国朋友,并将我们所有领域向中国开放。 唐:对宁夏的印象如何?法兹:两次来宁夏,感觉这里不仅在经济上和城市建设方面发展很快,在人道主义建设方面也发展很快。尤其是对伊斯兰宗教的政策,对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来说很有帮助,也有效实现了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在和宁夏的一些回族穆斯林朋友交谈时,他们也都表示对国家制定的关于伊斯兰教派的政策很满意。我深深感到宁夏人民的热情好客,尤其是看到穆斯林在这里和其他民族的人和谐相处,真是很吃惊,这为世界各地穆斯林提供了一个样板。简单说,每当我离开宁夏,我的心就留在了这里。 (宁夏锦融公司总经理苏立勇先生、中东问题研究学者杨旭东先生为本次采访提供翻译等工作,在此鸣谢)
The Court of Appeal pointed out that R and F's submission in the county court was of overt, conscious racism, and it was not prepared to find that there had been unconscious discrimination.The decisionThe Court of Appeal said that, unlike the ordinary civil claim where the judge decides, on the claimant's evidence only, whether the claimant has made out a case, in this case the judge had had the benefit of the whole of the evidence. Despite the school'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the statutory requirements, the judge had been entitled to find on the basis of all the evidence that R and F had not proved racial discrimination.
柒和�的天长地玖
Post został pochwalony 0 razy
|
|